
地圖志是一種專業性志書,是科學研究的基礎性支撐資料。它不但記錄了地圖(集)作品和數據的資料來源、所反映區域的地理特征,還詳細說明了地圖上各種內容的表示方法和手段,以及地圖的數據基礎,地圖所反映內容的質量、數量和結構特征,同時還反映了一個時期的地圖制圖機構、人才、教育和大事件。
近日,中國近代地圖學史研究的集成之作——《中國近代地圖志》由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版發行。
《中國近代地圖志》探討和分析了中國近代地圖學的傳承、演變與特點。按照地圖的專題類型劃分章節,系統梳理了明代、清代和民國時期各類代表性地圖,資料收集全面豐富。書中輯錄了200多種從明代至民國的古舊地圖,并進行分類、歸納,涵蓋了世界地圖、天文圖、疆域和政區地圖、省和區域地圖、地形圖、江河湖泊和水利水運地圖、海圖、軍事地圖、城市地圖、風景名勝地圖、教學地圖等11個專題,以“一圖一志”的方式,分別論述了各個時期地圖發展特色。該書既有對古舊地圖的繪制年代、尺寸、制圖手法等要素的說明,還有對古舊地圖的繪制背景、歷史地位和影響等方面的講述。
《中國近代地圖志》是由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齊清文教授擔任主編,帶領專業團隊編撰完成的。古地圖資料來源于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圖書館、國家圖書館古籍館、中國地圖出版集團等。本書由廖克、孫九林、王家耀、宮輝力、白鴻葉等專家進行審讀。審讀專家在地圖學領域的學術成就及本書所搜集的豐富地圖資料,是該書高學術水準和高質量的有力保證。
此外,為更好地呈現古地圖的風采,《中國近代地圖志》在開本尺寸上采用8開本,版面簡潔闊朗,設計典雅端莊,便于圖文對照閱覽。徐徐展開的書頁,呈現給讀者的不僅僅是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古地圖,更是書寫中國近代地圖史的長卷。因此,《中國近代地圖志》內外兼美,實用收藏兼備,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參考價值和專業研究價值,以及很高的藝術價值和珍藏價值。
《中國近代地圖志》對中國近代地圖進行系統性發掘和分析整理,對明、清至民國時期的地圖進行了考證和分析,彌補了中國近代地圖志書方面研究的空白,對繼承和發展地圖學科具有支撐作用。該書對于我們從近代地圖學發展的歷史經驗和教訓中總結中國近現代地圖科學的發展規律和機制,總結其與社會文化的關系,以及在當今社會如何創造有利于地圖學科發展的社會條件和文化氛圍,具有借鑒意義。
初審:佟斯元
復審:張世奇
終審:許勤宇
初審:佟斯元
復審:張世奇
終審:許勤宇